关于
About

党建
Party

活动
Activitie

资讯
News

  

28
2025.09

2025年度深圳市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

  2024 年,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站在了系统性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点。国家层面以“顶层设计+全链条优化”重塑行业政策生态,创投“国十七条”新“国九条”等重磅文件密集出台,首次将“耐心资本”写入中央政策框架,明确要求发挥创业投资在“促进科技、产业、金融良性循环”中的核心作用,引导资本向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”倾斜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政策动能。在这一背景下,深圳作为中国创投行业的发源地与先行区,以制度创新破解行业痛点,以生态构建激活资本活力,在“募投管退”全链条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深圳经验”,成为全国创投行业转型发展的标杆。
 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深圳始终将创业投资视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“催化剂”。2024 年,深圳紧扣国家战略导向,密集出台《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-2026)》(“创投十九条”)等政策文件,构建起层次分明、目标清晰的发展框架。政策体系以“双万格局”为核心——即打造“万亿级‘20+8’产业基金群”和“备案基金数量突破1 万家”,并在全国首提发展“大胆资本”理念,通过优化国资考核机制、建立容错免责制度,破解早期投资“不敢投、不愿投”的困境。同时,深圳深化“耐心资本”培育,推动保险资金、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加速入场,险资投资硬科技领域的风险因子从0.8 降至0.4,释放千亿级配置空间;设立15 年期种子基金,取消早期项目返投时序限制,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资本陪伴。
  在政策赋能与市场驱动下,2024 年深圳创投行业呈现“规模扩张、结构优化、效能提升”的鲜明特征。截至年末,深圳存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573 家,管理规模达1.5 万亿元,资金端,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至59.01%,政府引导基金、社保基金、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出资规模达2381.06 亿元,全国社保基金在深累计认缴规模达74 亿元,本土资本与国际资本形成协同效应。投资端,“硬科技”成为绝对主线,高新科技企业投资项目占比53.40%,半导体、航空航天、生物科技项目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2.17%、25.46%、6.46%,投向“20+8”产业集群的项目占比78.23%,“投早投小”特征显著,种子期、起步期项目投资数量占比46.36%,创业投资基金早期项目占比达53.18%。退出端,多元化渠道成效凸显,全年退出项目1954 个,实际退出金额588.31 亿元,形成“投资-退出-再投资”的良性循环。
  深港协同是深圳创投生态的独特优势。2024 年,深圳依托前海、河套两大合作区,实现跨境资本流动多项制度突破:QFLP试点优化允许香港LPF 基金直接申请设立,新增管理机构37 家,累计注册资本超50 亿美元;河套合作区组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,支持人民币与港币双币种募投,香港创投从业者享受个税差额补贴,深港联合基金规模突破200 亿元。这种“深圳产业基础+香港金融优势”的协同模式,推动微创机器人、思谋科技等企业获得跨境资本加持,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“科技研发-资本对接-产业落地”的闭环形成。
  与此同时,深圳创投行业深度融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大局。2024 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36801.87 亿元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42.3%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1025 家。创投资本通过“链主基金”“并购基金”等模式,推动华为、比亚迪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设立专业化CVC 母基金,比亚迪联合深创投设立的200 亿元新能源基金,已投资固态电池、芯片等关键领域企业,助力产业链补链强链。在空间载体上,香蜜湖、深圳湾、前海湾、光明科学城四大创投集聚区提供500 万平方米产业空间,实行“只收梦想不收租金”政策,培育出一批估值超千亿的科技企业,形成“资本集聚-项目落地-产业升级”的正向反馈。
  本报告系统梳理2024 年深圳创投行业的发展脉络,共分为十个章节:第一章分析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概况,解读国家与深圳层面的政策创新;第二章聚焦资金募集与来源,剖析中长期资本入场的路径与成效;第三章深入项目投资领域,探讨硬科技投资的分布特征与阶段规律;第四章阐述投后管理的创新实践,展现增值服务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;第五章分析退出机制与绩效,评估多元化渠道的突破与挑战;第六章研究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,总结机制创新与产业赋能经验;第七章梳理科技金融生态建设,呈现政策、资本、市场的协同效应;第八章探讨深港创投合作,解析跨境资本流动与产业协同模式;第九章剖析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展望结构性变革方向;第十章提出未来发展建议,为政府、机构、企业等各方提供参考。
当前,创投行业正处于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价值深耕”的转型关键期,深圳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以生态构建为抓手,推动“耐心资本+大胆资本”双轮驱动,深化深港协同与全球资源链接,加快建设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,为中国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、贡献新智慧。


附件下载



2025年度深圳市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
2025年09月28日 17:23:55
阅读 129

  2024 年,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站在了系统性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点。国家层面以“顶层设计+全链条优化”重塑行业政策生态,创投“国十七条”新“国九条”等重磅文件密集出台,首次将“耐心资本”写入中央政策框架,明确要求发挥创业投资在“促进科技、产业、金融良性循环”中的核心作用,引导资本向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”倾斜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政策动能。在这一背景下,深圳作为中国创投行业的发源地与先行区,以制度创新破解行业痛点,以生态构建激活资本活力,在“募投管退”全链条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深圳经验”,成为全国创投行业转型发展的标杆。
 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深圳始终将创业投资视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“催化剂”。2024 年,深圳紧扣国家战略导向,密集出台《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-2026)》(“创投十九条”)等政策文件,构建起层次分明、目标清晰的发展框架。政策体系以“双万格局”为核心——即打造“万亿级‘20+8’产业基金群”和“备案基金数量突破1 万家”,并在全国首提发展“大胆资本”理念,通过优化国资考核机制、建立容错免责制度,破解早期投资“不敢投、不愿投”的困境。同时,深圳深化“耐心资本”培育,推动保险资金、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加速入场,险资投资硬科技领域的风险因子从0.8 降至0.4,释放千亿级配置空间;设立15 年期种子基金,取消早期项目返投时序限制,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资本陪伴。
  在政策赋能与市场驱动下,2024 年深圳创投行业呈现“规模扩张、结构优化、效能提升”的鲜明特征。截至年末,深圳存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573 家,管理规模达1.5 万亿元,资金端,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至59.01%,政府引导基金、社保基金、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出资规模达2381.06 亿元,全国社保基金在深累计认缴规模达74 亿元,本土资本与国际资本形成协同效应。投资端,“硬科技”成为绝对主线,高新科技企业投资项目占比53.40%,半导体、航空航天、生物科技项目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2.17%、25.46%、6.46%,投向“20+8”产业集群的项目占比78.23%,“投早投小”特征显著,种子期、起步期项目投资数量占比46.36%,创业投资基金早期项目占比达53.18%。退出端,多元化渠道成效凸显,全年退出项目1954 个,实际退出金额588.31 亿元,形成“投资-退出-再投资”的良性循环。
  深港协同是深圳创投生态的独特优势。2024 年,深圳依托前海、河套两大合作区,实现跨境资本流动多项制度突破:QFLP试点优化允许香港LPF 基金直接申请设立,新增管理机构37 家,累计注册资本超50 亿美元;河套合作区组建跨境双币早期母基金,支持人民币与港币双币种募投,香港创投从业者享受个税差额补贴,深港联合基金规模突破200 亿元。这种“深圳产业基础+香港金融优势”的协同模式,推动微创机器人、思谋科技等企业获得跨境资本加持,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“科技研发-资本对接-产业落地”的闭环形成。
  与此同时,深圳创投行业深度融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大局。2024 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36801.87 亿元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42.3%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1025 家。创投资本通过“链主基金”“并购基金”等模式,推动华为、比亚迪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设立专业化CVC 母基金,比亚迪联合深创投设立的200 亿元新能源基金,已投资固态电池、芯片等关键领域企业,助力产业链补链强链。在空间载体上,香蜜湖、深圳湾、前海湾、光明科学城四大创投集聚区提供500 万平方米产业空间,实行“只收梦想不收租金”政策,培育出一批估值超千亿的科技企业,形成“资本集聚-项目落地-产业升级”的正向反馈。
  本报告系统梳理2024 年深圳创投行业的发展脉络,共分为十个章节:第一章分析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概况,解读国家与深圳层面的政策创新;第二章聚焦资金募集与来源,剖析中长期资本入场的路径与成效;第三章深入项目投资领域,探讨硬科技投资的分布特征与阶段规律;第四章阐述投后管理的创新实践,展现增值服务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;第五章分析退出机制与绩效,评估多元化渠道的突破与挑战;第六章研究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,总结机制创新与产业赋能经验;第七章梳理科技金融生态建设,呈现政策、资本、市场的协同效应;第八章探讨深港创投合作,解析跨境资本流动与产业协同模式;第九章剖析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展望结构性变革方向;第十章提出未来发展建议,为政府、机构、企业等各方提供参考。
当前,创投行业正处于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价值深耕”的转型关键期,深圳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以生态构建为抓手,推动“耐心资本+大胆资本”双轮驱动,深化深港协同与全球资源链接,加快建设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,为中国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、贡献新智慧。

附件下载